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10-29 03:48:00 阅读量:
为丰富我院本科生教学环节,提高本科教学质量,2015年10月17—18日,我院2014级本科生在班主任邱靖嘉老师、本科教务秘书郭相宜老师、团委洪文老师、班级辅导员王杨梅的带领下,集体前往河北承德进行学术实践考察,主要参访清朝皇家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等清代历史文化遗存。
出发前,班主任邱靖嘉老师制定了详细的考察计划,并对考察期间的食宿、交通等各项事务做了充分准备,为顺利出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一、遗存概况
此次实地考察的地点共有四个:避暑山庄、须弥福寿庙、普陀宗乘庙、普宁寺。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是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
而须弥福寿庙是承德外八庙之一,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当年西藏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七十大寿,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启程,长途跋涉2万余里历经13个月来到承德。乾隆为隆重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所以,此庙又称“班禅行宫”。
普通宗乘庙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宏大者。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皇太后80寿辰而建的。主体建筑位于山巅,60余座(现存40余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随山势呈纵深式自由布局,无明显轴线。全庙布局、气势仿拉萨布达拉宫,俗称“小布达拉宫”。也正是在这里,乾隆接见了万里东归的土尔扈首领渥巴锡一行,并举行了隆重的讲经、说法、祝寿等活动。
普宁寺则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僧侣云集、香火旺盛,通高27.21米、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经过整体维修后,更具宗教艺术的魅力,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世界之最。
二、在考察中成长,增强学术意识
为让本科生通过考察真正提高学术旨趣,激发本科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术热情,在出发前一周,邱靖嘉老师将考察团队分为四个考察小组,要求各组分别查找考察地的相关资料。
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有序展开资料收集活动,在实地考察前,充分掌握了考察地的基本信息和相关史实,为在考察过程中发现问题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在考察过程中避免了类似‘旅游’的现象,能够真正透过景点看到它们背后的历史。同时我们动手搜索文献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普宁寺考察小组组长朱叶说道。
17日上午10时到达承德市后,考察团先前往了须弥福寿寺。该地考察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一路细心观察,提出问题。当地讲解员提到在佛教中,大象是释迦牟尼的转世。“为什么是大象呢?”考察小组成员张宁宁心怀疑惑,把自己的问题记在了纸上。
当日共考察了须弥福寿庙、普陀宗乘庙、普宁寺三地,各小组在考察过程中都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于晚上聚在一起热烈讨论,同时利用手机等技术方式寻找答案。
18日一早,考察团一行前往避暑山庄,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探访了宫殿区、如意洲、烟雨楼、热河泉、文津阁等地。所有成员仔细观察遗迹、认真聆听讲解,并提出疑问、相互探讨,收获颇丰。
通过本次考察,本科生的学术意识不断增强。
三、撰写考察报告,实现问题反刍
18日晚7点,考察顺利结束,考察团返回学校。为提高本科生的学术探究能力,各个考察小组需撰写一份实践考察报告。14级本科生一回寝室,就通过微信展开了讨论,从遗留问题的探究,到考察报告的撰写分工,都进行了详细的任务分配。
“撰写报告帮助我们梳理了思路,将我们的考察按逻辑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形成了对考察地的整体意识,对相关问题的探究也得以更加深入。”普陀宗乘庙小组成员余官玥如是说。
此次河北承德的实地考察,是我院本科生多元化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本科生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具有学术意义的教学活动,提高了本科生的学术兴趣,同时也锻炼了本科生的的学术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何雨馨 图:朱星羽 责编:郭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