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_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

我院2016级新生研讨课师生交流座谈会顺利结束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6-09-22 12:00:00 阅读量:

2016年9月21日晚,2016级历史学院新生研讨课师生交流座谈会在人文楼三楼会议室召开,历史学院2016级本科新生悉数到席。包伟民、刘后滨、李梅田、皮庆生、王大庆、王静、胡恒、周施廷、王文婧、郭相宜等学院教师代表来到现场,和同学们分享治史与人生的经验,解答同学们心中的疑惑。会议由皮庆生老师主持。

图一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伊始,皮庆生老师向各位同学简单介绍了到场的老师以及新生研讨课情况。随后,来自天南海北的各位新生逐一作了自我介绍,并向老师们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各位老师则在接下来的环节里根据各位同学的提问,以及学院在座谈会前已经征集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

图二 同学们逐一进行自我介绍

图三 老师们认真倾听同学们的自我介绍和提出的问题

对于同学们对考古专业的好奇,李梅田老师指出:考古学是一门人文学科,需要同学们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历史知识的积淀尤为重要。同时,考古学又有其应用性的一面,需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实践技术。学院将在未来为大家安排考古实习,帮助大家深入感受考古的多元魅力,同学们可以拭目以待。

图四 李梅田老师

刘后滨老师则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首先,针对同学们对具体历史问题的提问,刘老师并没有给出唯一答案,而是给同学们提供了参考书目,希望同学们能够主动学习并思考,通过相关著作的阅读,了解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进而培养自己自主思考的能力。其次,很多同学都问到了“如何确定学术方向”的问题,刘老师结合自身经历指出,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学术方向并不一定越早确定越好,大学开始不妨给自己制定一些读书规划,让自己对整个历史学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之后,在特定的“偶然”中最终确定自己心仪的方向。这就要求同学们“坐得住”,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此外,同学们还问及如何锻炼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刘老师再次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要求同学们多动笔,随时写出自己的思考,不能光想不写。最后,刘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自序》,希望同学们能够从前辈的经历中获得治理和人生的经验。

图五 刘后滨老师

胡恒老师就“历史地理学是什么样的学科”这一问题进行了精炼的答复,他总结道,历史地理学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交叉、技术、应用。所谓交叉,是指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历史学与地理学交叉的学科;所谓技术,是指历史地理学在学习与研究中需要使用大量前沿技术;而所谓应用,是指历史地理学相对历史学其他专业而言,应用性的特点更加明显,如学术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

图六 胡恒老师

不少同学在提问中都提到了阅读的选择问题,对于选择一手史料抑或研究论著,王静老师认为二者关系有如“思”与“学”,只看史料、不懂研究就会无法理解历史,而只看论著不了解史料则会陷入迷惑,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图七 王静老师

不久前,历史学院刚刚举办完中国世界史古代史年会,引起了新生们的好奇与兴趣,但对于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关系,初入大学的新生还存在一些迷茫。王大庆老师强调,一定要将中国史置于世界史中看待,打破视野的局限性。作为新生,入学后应兼顾通史与专门史、中国史与世界史,一开始不宜太专,而应博览群书,有所沉淀,再进行专业和方向的选择。

图八 王大庆老师

皮庆生老师非常赞同王大庆老师关于“博”与“专”的看法,皮老师指出:历史学是一门覆盖面广的学问,大家除了要博览史学群书,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对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最好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以服务于自己的史学研究。至于有的同学提到自身对历史学不同领域的兴趣转移,皮老师认为,同学们对历史学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高中时期,因此对于“学术兴趣”还停留在表面,而大学的历史学学习方式应当是可持续研究,同学们对历史学的故事性、知识性要深入到历史学的研究性、问题性中,这一过程应当建立在对史料的掌握、分析上,只有这时才能算真正的“学术兴趣”。

周施廷老师专门答复了同学们关注的外语学习问题,她认为同学们在外语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词汇量,而她的经验是,可以利用美剧、英剧的历史剧,以及历史小说、历史题材的游戏等多种娱乐手段,在兴趣中由浅入深增加英文词汇量。

图九 周施廷老师

对于同学们关注的现实问题——历史学专业知识对于学生的作用,包伟民老师做出了如下答复。他指出,历史学专业知识如何起作用、起多大作用,与学生如何学习有很大关系。作为刚从高中模式出来的大一新生,对于如何学习大学历史尚存在一定误区。作为一门科学,历史学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过去的学习则侧重于知识的死记硬背,这与大学历史截然不同,因而同学们要及时转变这一思维方式。身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同学们要学着去理解历史自身的逻辑,学着从历史中总结概括与提炼,进而指导自身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历史学习者则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好的思辨能力,这正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包老师还提醒各位新生,要特别注意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这种转变既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上,希望大家互相提醒、互相帮助,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图十 包伟民老师

作为新生班主任的王文婧老师则回答了同学们“读书笔记应当如何记”和“历史学就业方向”的现实问题。她说,读书笔记是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上老一辈学者都有“记卡片”的习惯,但随着新技术的冲击,各种电子笔记软件层出不穷,手写读书笔记反而不被重视了。不过在王老师看来,读书笔记最好还是要有一个随身带的本子,以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和读书心得。而且,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这是电子笔记无法取代的。至于就业问题,真正优秀的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是不愁就业的,因为历史学所具有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拥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同学们也不一定要将自己的就业方向限定在高校和政府机关,社会对大家是认可的,所以同学们要做的应当是打好基础、制定规划,不虚度大学光阴。

图十一 王文婧老师

座谈会持续了两个小时,老师们各抒己见,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皮老师最后总结道:此次座谈会达到了预期目标,相信同学们一定都有所收获,对自己的未来不再像初入学时那样迷茫。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也希望同学们认真回顾此次座谈会的收获,必将大有裨益。新生研讨课座谈会至此圆满结束。

历史学院新生研讨课是历史学院为新生开设的小班互动研讨课程,将全院新生分为三个小组,由皮庆生、李梅田、王静三位导师负责指导。此次座谈会后,新生研讨课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读书班、讨论课、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条件,帮助同学们尽快完成中学到大学的转型,适应大学学习,建立专业认同,做好人生规划。

(图文 郭宇昕)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2014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 100872
<本站管理:lishixi>
备案号:京ICP备14032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