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

我院召开师生座谈会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11-12 02:48:00 阅读量:

11月12号上午十点整,为2010级本科新生答疑的师生座谈会在人文楼三层历史学院会议室顺利举行。参加此次座谈会的老师有我院副院长兼清史所所长黄兴涛教授、副院长兼历史系主任刘后滨教授、副院长兼清史所副所长夏明方教授。另外,魏坚教授、郭双林教授、华林甫教授、孟广林教授、张永江教授以及党委副书记方玉萍老师也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方玉萍老师主持,她简要说明了此次座谈会的目的和意义,即一方面让同学们熟悉历史学院和历史学这一专业,正确看待历史学;另一方面,指导新生如何进行论文写作。副院长刘后滨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到场的老师及研究方向,使同学们对各位老师有了初步的了解。10级新生也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给老师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之后,座谈会进入师生互动交流阶段。同学们针对自己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老师提问,然后由老师做出解答。善于思考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出问题,展现了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老师们认真详细地解答,并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做出了指导,提供了各种方法和建议,表现了他们对同学们殷切的关怀与期望。答疑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气氛十分融洽。

(老师们仔细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首先,10级张翼同学针对西周分封制独有性这一话题向孟广林老师提出了问题。孟广林老师通过将西周分封制与西欧采邑制进行对比,阐述了二者的异同点。此外,孟广林老师也指出,历史学是一个兼收并蓄的基础学科,学好历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不要盲从某种观点,并希望同学们能从长远的人生规划来全面、准确看待所学专业,认真对待。

接着,10级冯婧同学向华林甫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天资与勤奋究竟哪个更重要。华林甫老师通过举例子,向在场的同学说明,学历史,勤奋必不可少,要能够“坐得住冷板凳”,才会学有所成。这正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夏明方老师和黄兴涛老师针对这一问题也认为学习历史要坚持,历史包罗万象,没有什么不在眼界内,要用跨学科思维,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无论学什么专业,只有把它真正当作一门学科去研究,才能真正得到它的好处。

(10级新生向在场的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

随后,郭双林老师就如何写好读后感进行了阐释。他认为,最关键之处在于是否仔细阅读了书本,因为“每一段描写都是一幅画面,每一句评论都蕴含一定哲理,每一篇文章都包含一点新意。”他提出三点要求:一、夯实基础,踏踏实实读史料;二、要加强理论训练,读各方面的理论著作,包括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等方面;三、要提高写作能力,文章是练出来的,有很多人读很多史料但是写不出文章,是因为表达能力不好,同时,文章最重要的是创新,没有新意的文章只是重复劳动。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历史是门基础学科,学好历史有利于培养搜集资料、扩展思维的能力。在学好历史的基础上,再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将会比别人到达更高的程度,取得更大的成就。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好大学四年的时光,脚踏实地,认真读书,认真做人,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自己。

最后,刘后滨老师对此次座谈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老师们都是用勤奋而认真地从事历史研究,希望同学们能以老师们为榜样,踏实、认真学习历史,用勤奋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此次座谈会意义重大,老师们的答疑解惑,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相信经过此次座谈会,10级的新生在更加了解历史学院的同时,也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历史专业。 (院团委宣传部)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2014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 100872
<本站管理:lishixi>
备案号:京ICP备14032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