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2013级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10-27 10:08:00 阅读量:

一、适用学科专业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学科门类:历史学 一级学科:考古学)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考古学学科专门人才。考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考古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 中国考古

研究方向二 北方民族考古

研究方向三 中亚考古与中西文化交流

四、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3年。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公共课不少于6学分 ,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 ,学科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 ,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社会实践不少于6学分。

六、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6学分,其中考古发掘实习4学分,考古调查实习2学分。

七、论文撰写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完成的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不计学分。论文形式:学术型论文。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

1、公共课(6学分)

(1)政治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PUM505

1学期

(Research o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自然辩证法概论

1学分

PUP504

1学期

(Introduction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学分

PUP505

1学期

(Marxism and method social sciences)

(2)第一外国语

     

语言基础

3学分

PUF500

1学期

(Foreign Language)

2、方法课(6学分)

史学研究方法

3学分

HTH701

1学期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History)

(讲授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史料的搜集、整理、编辑与考证方法,史事的推证,论著、论文的撰写以及研究生阶段基本技能训练等。)

人类学方法论

3学分

HTH702

1学期

(Theory and Method of Anthropology)

(从文化角度来研究人类历史,通过对社会、语言、民族、实物资料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和复原古代社会。探讨文化的起源和演变规律,介绍各主要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并通过研读名著,了解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

3、学科基础课(6学分)

中国古代史研究

3学分

HAC603

1学期

(Studies of Chinese History from the earliest time to 1840)

(本课是以断代加专题讲座的形式,聘请本院及院外名师讲授的课程,一师一讲。旨在通过开拓多元的学术视野,使学生鸟瞰中国古代史各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及其理论方法。)

中国考古学研究

3学分

MAM602

1学期

(Studies of Chinese Archaeology)

(概括讲授各断代考古的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突出对学术史的回顾和前沿议题的分析,使学生明确中国考古学的学术脉络。)

4、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先秦考古研究

3学分

MAM601

2学期

(Archaeology of the Pre-Qin Period)

(在讲授史前时代和夏商周时代考古基础材料的基础上,重点研讨这一领域最前沿、最热门、最新发现等学术内容,让学生及时把握学术动态。同时,注意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理论与方法。)

汉唐宋元考古研究

3学分

MAM602

3学期

(Archaeology of Han-Tang and Song-Yuan Period)

(讲授汉唐和宋元两个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及主要研究成果,分城址、墓葬、器物、宗教、中西文化交流等专题,注重学术史、文献和实物资料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学术热点与难点。)

欧亚草原青铜时代考古研究

3学分

MAM603

2学期

(Archaeology of the Eurasian Steppe in the Bronze Age)

(欧亚草原考古是世界考古学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课程将以欧亚草原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为讲授对象,介绍该领域的基本情况、研究现状和最新发现,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对该领域较为系统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能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匈奴考古研究

3学分

MAM604

2学期

(Archaeology of Xiongnu)

(匈奴是北方草原第一个游牧大帝国,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曾产生深远的影响,其独特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鲜卑突厥契丹考古研究

3学分

MAM605

2学期

(Archaeology of Xianbei, Turk and Khitan)

(鲜卑和契丹均源于东胡,兴起于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建立过雄踞中国北方的封建王朝,其创造的文化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蒙元考古研究

3学分

MAM606

3学期

(Archaeology of Mongol Empire and Yuan Dynasty)

(兴起于草原大漠的蒙元王朝,其不但有征服欧亚,建立大元帝国的壮举,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别具草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物。)

中亚考古研究

3学分

MAM607

3学期

(Central Asian Archaeology)

(本课程旨在揭示中亚地区从文明之初到当今时代各种文化的兴盛和衰亡。该地区只有很少一些地名,如撒马尔罕、布哈拉或希瓦,是公众所熟悉的;本课程通过作者亲历的考古现场及《中亚文明史》等著作为学生们揭开了帷幕,显示了中亚文明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从大的范围讲,古代和中古世界史就是由欧亚腹地各族人民迁徙而形成的,范围从西部的黑海一直延伸到东部的中国本土边境,通过本课程可以了解这种迁徙的路线和其形成的原因。)

中西文化交流考古研究

3学分

MAM608

3学期

(Archaeology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讲授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路线——沙漠丝绸之路的重要考古发现和佛教、石窟寺考古研究的主要问题,时间范围主要覆盖从青铜时代到蒙元时代,通过个案研究使学生掌握该领域主要研究方法。)

5、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考古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3学分

MAM609

2学期

(Thesis Research and Writing for Archaeology)

(本课程是针对考古专业学位论文,尤其是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而设计的写作指南。帮助学生解决论题选择、资料查阅、资料运用、论文组织、学术规范等方面的问题。)

美术考古

3学分

MAM610

2学期

(Archaeology of Fine Arts)

(讲授美术考古相关理论及方法,分年代介绍重要美术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以各时期经典个案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考古的研究方法。)

体质人类学

3学分

MAM611

3学期

(Physical Anthropology)

(体质人类学是一门从生物学、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古今人类体质特征和类型及其起源、演变的学问。体质人类学研究在探索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人种类型的演变、古代人群与环境、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探讨古代居民群体的家庭结构、社会性质、劳动分工和健康状况等一系列时,体质人类学研究同样不可或缺。)

环境考古

3学分

MAM612

3学期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环境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新兴边缘学科。本课程涉及环境考古学的发展简史、研究现状、发展动向,学科属性、地位和作用、分支及相关学科、基本原理和理想化工作程序;各论部分按照研究工作的空间尺度,分层次介绍区域、遗址域、遗址考古所在空间的环境考古研究的原理和内容;方法论部分着重介绍现阶段环境考古工作中常用的方法;还分专题就环境考古学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古代人类社会、经济、生业模式以及文化等方面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6、社会实践(6学分)

考古发掘实习

4学分

MAM701

3学期

(Field Archaeology)

考古调查实习

2学分

MAM702

3学期

(Archaeology Ground Survey)

7、先修课

田野考古与历史研究

     

(Field Research in Archaeology and Historical Studies)

考古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Archaeology)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2014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 100872
<本站管理:lishixi>
备案号:京ICP备14032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