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珍,历史学博士,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史、清史与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与教学。主要代表作:《清代西北生态变迁研究》(专著)、《资源、环境与国家权力——清代围场研究》(专著)、《黄河上游区域城市研究(1644~1949)》(专著)。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清代至民国黄河上游区域城市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杨遇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清代京畿水环境研究”(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学术兼职: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传记组专家。
联系方式:Email:zhaozhen@ruc.edu.cn,
办公室地点:人文楼311室
主要科研和学术成果目录:
学术著作:
《黄河上游区域城市研究(1644~1949)》(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资源、环境与国家权力——清代围场研究》(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清代西北生态变迁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清代森林与土地管理》(译著),2009年版
《人物中国·两汉魏晋南北朝》(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西部开发与近代化》(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清朝通史·康熙卷》(合著),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版
《青海通史》(合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学术论文:
《清代黄河上游城镇空间距离特征》,《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清代河湟地区城市格局》,《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5年第1期
《道光朝陕甘总督杨遇春变革马政的环境史考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2期
《晚清吉林果子楼的贡品管理》,《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3期
《清嘉道以来伯都讷围场土地资源再分配》,《历史研究》2011年第4期
《光绪时期盛京围场捕牲定制的困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第3期
《中国古代政区体制与资源调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清代塞外围场格局与动物资源盛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第1期
《清代盛京围场处》,《历史档案》2009年第4期
《清代塞外围场的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生态环境史研究与<清史·生态环境志>编纂》,《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3期
《清代塞外围场土地资源环境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清代青藏高原上的生态保护与宗教习俗》,《中国藏学》2005年第4期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与生态变迁》,《史学集刊》2005年第1期
《清代西北地区的农业垦殖政策与生态环境变迁》,《清史研究》2004年第1期
《近代西北开发的理论构想和实践反差评估》,《西北师大学报》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论康熙末年清军两次入藏的战略选择》,《清史研究》2002年第4期
主持科研课题:
主持“杨遇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主持“清代京畿水环境研究”(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主持“河西走廊及邻近沙漠近500年人类历史变迁与重大环境事件的关联” (中科院重大项目子课题)
主持“清代围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明德青年学者培育计划”项目)
主持“清代至民国黄河上游区域城市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参与“中国近代化与西部开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