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history_05 发布时间:2017-01-03 09:51:04 阅读量: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教师的集体新作:
五卷本《西方历史文献选读》
史料始终是历史研究的根基,没有史料就没有历史研究。尤其是当今学术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我们对史料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史料的内涵也有了很大延伸。但是史料始终是制约世界史发展的瓶颈。文献资料的严重不足以及缺乏对史料的收集、利用、甄别和解读,影响了世界史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世界史教学中,从史料入手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和使用文献资料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使学生全面掌握世界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众所周知,从新中国世界史学科诞生以来,我国史学界在史料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编辑出版了许多世界历史文献资料,代表性的如,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资料选辑》,齐世荣主编的《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齐思和、刘启戈主编的《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王春来、卢海生主编的《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张建华主编的《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以及其他各种国别史、编年史、断代史,专题史、历史名著的编译,涉及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始资料,无疑对我国世界史研究和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史料基本都是从外文翻译而成,制约了学生对各种专业术语、名称与典故的理解,以致影响了他们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与此同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世界史研究和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外学术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学术研究视野日益广阔,世界史教学日趋国际化,这对世界史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依赖汉译历史资料进行世界史教学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中外交流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通过阅读外文资料来提升我国世界史教学与研究水平得到学界的认同。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外文资料引入教学,从专业外语教材到各种专题性的、国别性的、人物的外文资料逐渐走进我们的大学课堂。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教学的发展。然而,仍然无法满足基础课程教学的需要。这些资料都是零散的、不成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一些教师干脆给学生布置外文参考书目,让学生自己去借阅和查找。然而,国内高校外文藏书十分有限,通史课程所涵盖的文献资料又极其广阔而繁杂,搜集起来十分困难,这使学生很难获得所需文献。
可以说,我国历史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每一门世界通史课程及课程中的每一个内容都需要阅读相关的外文历史资料。然而,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套通史性外文参考资料适用于历史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这无疑是国内世界史教学的一个短板。这就给我们世界史工作者提出了尽快补充与基础课程配套的外文参考资料的任务,这是提升世界史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的教师们七年前集体申报了“985工程”的子课题——“西方历史文献选读”,经过反复研究、磋商,历时5年的集体攻关,最终在2015-201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西方历史文献选读》丛书。全套丛书由孟广林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教师集体创作,共5卷,248万字。该套丛书的出版为世界史学科建设搭建了一个学术平台,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的教学水平。
世界通史一般划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五部分。在历史教学中,它们是学生在每学期依次必修的五门学科基础课程,对学生掌握世界史意义重大。为了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除了采取一些基本的教学手段外,利用符合通史体例的文献资料集进行配套教学至关重要。正是如此,老一辈史学家按照通史体例编纂的《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等汉译文献资料,曾经受到高校的推崇和广泛应用,其效果显而易见。受此影响,这套《西方历史文献选读》丛书吸收其长处,也依然采用了通史体例进行编纂,分为古代卷、中世纪卷、近代卷、现代卷和当代卷,可以与世界通史教材同步使用。但是,所不同的是,一般的通史资料多分专题来编纂。而这套《西方历史文献选读》丛书则不分专题,而依时间顺序来编纂历史资料。从中世纪卷、近代卷到现代卷、当代卷,完全打破专题和国别界限,依照历史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编纂史料。这样的体例,线索清楚,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灵活选取所需文献,可以不受传统分类的局限。
该套丛书的选材视角不同于一般的通史资料。虽然它是关于世界通史教学的参考资料,但是它并不是囊括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而是聚焦在西方国家,即,只选编西方国家历史的基础性文献。这样的编纂视角看似突出西方历史,有“西方中心论”的嫌疑,实际上有其相当的合理性。我们知道,要编纂世界通史外文资料,需要大范围涉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历史文献资料,它们数量众多,差异极大,尤其是非西方国家的历史纷繁复杂,国内的研究又起步较晚,没有足够的学力、坚实的语言功底和从事不同研究领域的专业团队的配合,是难以胜任的。人大世界史教师团队基本都从事西方历史的研究与教学,其精力与学力决定了他们的视角自然要汇聚在西方历史上。
更重要的是,西方历史一直是国内学者多为关注的领域,虽然在我们大力提倡全球史观的时候,强调非西方国家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贡献,呼吁多关注和增加它们在历史教学中的内容,但是我们都无法忽视西方历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看到西方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近现代史上的核心地位。不可否认,“西方中心论”含有“殖民合理”、白人“种族优越”等谬论,但是在这里强调西方国家的历史更多的是肯定它们在世界现代化和一体化进程中的引领地位与推动作用。可以肯定地说,西方历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即使是它们的殖民主义侵略,在客观上也有利于破除非西方国家的旧制度、旧传统,促使它们告别落后,迈入先进和现代社会。这正如马克思对英国在印度殖民活动的论述,既有破坏性的作用,也有建设性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能合理评估西方历史的作用,就无法正确解释世界文明的进程。从现实主义看,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非西方国家在探索工业化发展道路和构建现代化模式时,也需要从西方现代化历史中获得经验教训。尊重历史,以历史主义的方法去进行研究和教学,是史学工作者应有的态度。
这套五卷本《西方历史文献选读》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套跨越古代至当代的西方通史性的英文文献资料丛书。如前所述,一般通史资料都是外文翻译成中文。即使个别文献选编虽然也选录了部分英文原始资料,但都是在汉译文献之后附录英文文本。且绝大部分仍然是汉译历史文献。而一般英文历史文献又是专题史、国别史、断代史等,不具备外文通史资料的功用。所以,这套丛书是以教学为宗旨,综合以上二者之特点和长处的最新成果。从内容上说,每一卷都是精心遴选西方重要的历史文献,有的是全文收录,有的是截取其中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力图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展现西方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基本状况和特征。因此,所选篇目的领域也很广泛。但是,各卷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又各有特色和侧重,并不拘泥于固定模式。
古代卷,根据西方古典文明的范畴和特点,分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又依据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发展特点,精心遴选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名家的著述,截录其核心部分进行编纂。中世纪卷,根据中古欧洲封建主义发展的主线和神权政治文化特征,依时间顺序精选了中古早、中、晚各时期西欧的经典文献39篇。这些篇目既有法典、法令、敕令、规定、章程、条例、协定,又有各种政治宗教文件、教皇的演说、关于人民起义的记载和战事的记录、人文主义者的名著和宗教改革家的论著等等,内容丰富多彩。近代卷,根据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时间线索,遴选了17初-20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重要历史文献37篇。所有篇目在类别上分为法律(法令、法案、法典)、条例、宪法、和约(条约、协约)、宣言、演说、辩论、**书、经典名著等。反映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政治斗争、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与工业化、近代欧洲国际关系、思想启蒙、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和殖民主义等内容。现代卷,根据现代西方国家间的关系和资本主义发展特点,依时间顺序精选了从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原始文献46篇,包括各种法令、条约(和约)、宪法、协定(协议)、演说、宣言、声明、信件、照会、自传等,内容涵盖国际关系、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调整与改革、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当代卷,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1世纪初,根据冷战产生、发展和结束的主线及后冷战时代的特征,按照时间顺序节选或全文收录了经典文献27篇,有宪章、演说、协定、宣言、公约(条约)、文件、计划、方案、文章、电报等,展现了二战后冷战的演变、非殖民化、美国种族问题、欧洲一体化、全球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等。
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英文文本的内容和含义,编者在每一篇英文文献之后都加入文献导读,详细介绍了英文文献的背景、结构、性质、核心内容、影响与意义。同时注明文献出处,以方便读者进一步查询。最后列举一些延伸阅读的文献目录,作为教学参考资料,以帮助读者继续深入地研究和学习。这种设计与一般文献集不同。一般资料集,是在文献前面加入简要介绍,说明文献的背景、性质。然后注明文献出处。个别英文资料集,虽然也采用了导读的形式,但是其内容和结构更适合专业外语和专业课程。所以,作为世界通史教学的辅助资料,该丛书的结构设计也显示其独特性和合理性。
该套丛书自出版后就得到了历史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清华大学刘北成教授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专业做了一件创造性的工作,这样的教材符合历史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需要。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评价说,这套丛书选题覆盖比较全面,在高年级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使用,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史料,对于培养世界史专业人才有很大帮助,这样的做法值得提倡。上海师范大学裔昭印教授称赞人民大学世界史学科的集体成果是与时俱进,能够跟随历史变革的潮流,把我们教材的工作推进了一步。首都师范大学施诚教授指出,这套书的出版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使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来了解教科书上只是简单提及的一些重要内容,对外语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都会起到促进作用。北京大学朱孝远教授积极肯定该套丛书是从史料出发来培养历史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成才的正确和有效途径。
总之,作为国内第一部西方通史英文资料选编,将是通史教参的新起点。我们相信,它的出版将填补国内世界史教材方面存在的空白之处。它在体例、内容和编排上的探索与创新尝试无疑会提升世界史本科生和研究生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对世界史教学和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何黎萍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