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5-07 01:35:00 阅读量:
2010年5月7日至7月30日,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受湖北省文物局委托,对湖北省十堰市三门店子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我院历史系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的师生承担了此次发掘任务。
三门店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柳陂镇朋儒村汉江南岸的一块台地之上,西南距郧县约16公里。遗址所在地朋儒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三门店子风光
发掘前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勘探面积为6000平方米。遗址分Ⅰ区、Ⅱ区,其中Ⅰ区布方8个,Ⅱ区布方2个,规格均为10×10平方米,发掘面积为1000平方米。
汉江边上的发掘区
发掘I区全貌
Ⅰ区遗址内发现的遗迹有灰坑4个,灰沟1条。灰坑大部分是圆形弧璧平底,依据出土器物判定其年代为明清时期。灰沟呈不规则长条形,弧璧平底。沟内出土了少量陶片,均为泥质灰陶,素面,据地层及出土物判定灰沟的年代为明清时期。出土遗物中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也有少量泥质红陶和黑陶,基本为素面,也见少量弦纹、刻划纹、压印纹、附加堆纹、波浪纹等,可辨器型有盆、罐、碗、圈足盘、豆、陶饼、陶棋子等。铜器有铜钱、铜扣和铜钥匙,其中铜钱有汉代五铢、清代康熙通宝、雍正通宝等。铁器有铁凿、铁沟、铁环、铁钉等。瓷器多为青花瓷片,另见少量青釉瓷、酱釉及白釉瓷片,青花瓷片多饰有花草纹、人物故事纹等,因瓷片较碎,故窑口不明。
魏坚教授在辨认出土物
清理灰坑
Ⅱ区发现的遗迹有院落1座。平面呈长方形,方向345°,南北长15.6米,残宽5.5米。院落跨Ⅱ区T1、T2两个探方,内分布有院墙及房址F1一座。院墙仅保存有东墙、部分北墙和南墙。墙基呈条带状,大部分由排列有序的大石块组成,少数由砖块垒砌而成,墙基周围散落有大量瓦片和陶片。F1位于T2内,其东墙沿用了院墙北段,北墙沿用了院墙东段,西墙仅残存少量石块,南墙为砖块垒砌而成,与东墙中间处连接。F1填土中发现灰黑色土中夹杂有较多绿色石块颗粒,可能是人为铺垫以用来防潮、防滑。出土的遗物有陶器、铜器、瓷器、石器等。陶器仍以泥质灰陶为主,基本素面无纹,可辨器型有盆、罐、碗、豆等,其中陶豆豆饼和豆盘残片年代较早,可能为东周时期。铜器出土有汉代五铢、清代乾隆通宝、嘉靖通宝等。出土石器为一件石斧和一件刮削器,石斧通体磨制光滑,刃部锋利;刮削器制作精致,刃部尖锐。出土瓷片者同Ⅰ区相似,窑口有待判定。
发掘II区工作场景
发掘II区T2内院落遗址
II区出土钱币、石斧
考古工作期间,湖北省文物局领导莅临工地指导文物发掘保护工作,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十堰市文物局与郧县文物局的领导也多次到工地慰问、参观,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湖北省专家组中期验收指导
工地生活之——欢度端午节
雨后山色
在历时近三个月的田野考古工作中,由于正值夏季,师生们克服南方潮湿闷热天气和蚊虫叮咬的影响,不畏艰苦,努力工作,保证了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次三门店子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虽经历了不少阴雨泥泞,但也领略了晴朗美景:烈日下,满目苍翠的青山作陪;阴雨后,绵延的群山让来自北方的同学们感受到了层峦叠嶂新雨后的烟雾氤氲。此次发掘不但收获了宝贵的南方考古发掘的经验,还使大家获得了一次新的锻炼和提升。(李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