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11-20 01:44:00 阅读量:
2010年11月20日至21日,应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博物院等高校考古专业及文博部门的邀请,我院魏坚教授、马利清副教授和张林虎老师,带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的十四名研究生,赴南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交流考察。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苏皖交界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素有“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的佳话。城内外多低丘,河湖相连,可谓山环水绕,地势险要,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东吴、东晋以及南朝时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先后建都南京,故此地有“六朝古都”之称,此后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也相继定都于此,故南京又有“十朝都会”之称。
此次交流考察受到了南京大学水涛教授及其两名研究生、以及在南京博物院工作的高伟师兄的全程陪同。考察期间的主要行程包括参观中山陵、明孝陵、南京博物院、夫子庙、秦淮河、栖霞寺、南朝石刻、南京大学新校区、总统府、南京城墙遗址以及南京市博物馆等。
中山陵前的合影
考察团一行于19日下午5点左右在北京站坐上了南下的列车,开始了此次南京交流考察之旅。
经过了近15个小时的旅程,考察团一行于次日早上8点抵达南京,在南大老校区附近的双沟宾馆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便乘坐大巴奔赴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区依山而筑,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内部主要建筑包括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全局呈“警钟”形图案。由于近期中山陵实行免费政策,导致前来吊念游览的人群络绎不绝,我们一行也只能匆匆一览而过,寄以凭吊。
明孝陵前的合影
考察团一行在中山陵附近简单的用过餐,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一个景点——明孝陵。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明孝陵在中国陵寝制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基本布局为“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形制,继承了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
考察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沿着神道依次参观了规模巨大的神功圣德碑、造型各异的石相生以及威武庄严的文臣武将雕塑等碑刻和石刻。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后,又相继参观了享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陵寝的主体建筑。在参观期间,同学们不禁为明孝陵建筑的恢弘和精美所震撼。在对陵区进行参观之后,考察团一行还在明孝陵博物馆观看了关于南京和明孝陵的环幕电影。
离开明孝陵已是下午3点,一行人坐着大巴匆匆赶往今天考察的下一个目的地,南京博物院。
抵达南京博物院已经是下午3点40,由于博物院下班时间是4点半,所以参观行程较为紧凑。虽然参观博物院中所收藏的珍宝时因时间原因稍显匆忙,但我们仍从精致的玉器和瓷器中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南方文化精美和华贵的气质与内涵。
南京博物院门前合影
参观完南京博物院,已到了晚宴时间,南京博物院方面负责安排,地点就设在博物院旁边的酒店。南大、南师大以及相关考古文博单位的众多名师大家也纷纷出席参加。席间,大家不分天南地北把酒言欢,各抒情怀,场面甚是热闹。
饭后,在南大两位同学的带领下,一行人又借着月光,来到了秦淮河畔,夫子庙前。趁着微醺的醉意,细细的品味秦淮河流淌了千年的文化韵味。如今的秦淮已不同往日,夫子庙前也已是商铺林立,但从悠悠划过的小船,河畔的白墙青瓦,我们仿佛还能看到昔日的才子佳人、歌舞升平。
第二天的考察从上午9点开始,第一站是栖霞寺石刻,在坐大巴抵达目的地后,恰逢栖霞山举行红枫文化节以致交通拥堵。为了顺利进行后面的行程,考察团成员直接前往了下一站——南朝石刻石碑。
南朝萧梁诸子墓前的石碑石刻 南朝石刻辟邪形象
南京东郊有大量的南朝墓地,墓前的石碑与石像生数量众多,保存的也较为完好,我们有选择的参观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石刻。其中辟邪形象的石刻数量最多,而南京城也因此选择了辟邪形象作为城市的象征。
石刻石碑考察完之后的行程是对南京大学新校区的参观。在学校食堂简单的吃过午饭之后,一行人便乘大巴来到了南京的又一个著名景点——总统府。
总统府位于南京市长江路,明清之际曾作为两江总督府和皇帝的行宫,天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洪秀全在此处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天王府,此后,这里又先后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作为政府机要所在地,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总统府”。在总统府的游览近两个小时,期间,我们不仅看到了孙中山、蒋介石等人的办公场所,还参观了许多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历史的展览,加深了我们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水涛教授在总统府门前讲解
离开总统府,我们来到了位于南京玄武湖边的古城墙遗址进行参观。南京城墙修砌于明代,全长约33公里,现存近20公里,城基宽14米,高14-21米,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在城墙遗址上,水涛教授借着沙盘模型向我们介绍了南京城墙的状况及结构特点,使我们对南京城的整体布局有了更为全面形象的认识。此外,站在城墙遗址上眺望南京城,玄武湖、鸡鸣寺等风景名胜尽收眼底,让我们再一次的领略到了南京城独特的风貌。
南京市博物馆展出的七宝阿育王塔 南京市博物馆院内合影
此次考察的最后一站是南京市博物馆,由于时间紧张,我们仅参观了其中的《圣塔佛光——金陵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特别展》。展览分八个主题,展出特级文物30余件,其中包括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丝绸织品、水晶球、玛瑙杯、念珠、鎏金银凤等。
当天晚上,考察团一行来到了南京师范大学参加告别晚宴。南师大、南大、南博以及南市博的众多考古界同行也纷纷前来,其中有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张敏先生、南师大汤惠生、张劲教授等著名专家学者。席间老师和老师、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之间觥筹交错,热闹非凡,大家用语言也用美酒来抒发彼此之间的感情与友谊。
人大同学与南大、南师大同学合影
晚宴的最后,魏坚教授对此次考察交流做了简短的总结:首先对南京相关单位的热情接待表示了极大的感谢,其次就此次交流考察的成果和收获做了相当的肯定,最后也对双方今后进一步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提出了展望和期冀。
在依依不舍中,此次南京考察进入了尾声。在南京火车站,大家和前来相送的老师、同学一一告别,也和南京这座美丽而又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默默告别。21日晚11点50分,北上列车的缓缓启动,为这次南京的交流考察之旅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任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