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03-20 02:32:00 阅读量:
2016年3月14日下午二时许,人大史学讲堂第六十一讲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与英国约克大学(University of York)历史系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人文楼三楼历史学院会议室隆重举行。在讲座开始之前,英国约克大学历史系主任,近代史副教授亨莱斯·奥汀克博士(Dr. HenriceAltink)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分别代表两方院系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商定,将在英国史文献档案建设和研究等方面展开合作,这标志着约克大学历史系与人大历史学院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历史学院刘后滨、孟广林、许海云、马克锋、王大庆、金永丽、侯深、周施廷、杜宣莹等老师以及数十位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紧接着,亨莱斯·奥汀克博士首先为本院师生带来了题为“加勒比海地区的去殖民化,1938-1966”的讲座,主持人为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后滨教授。奥汀克博士从描述英帝国的逐步建立开始,详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加勒比海上的若干曾为英属殖民岛屿的牙买加发生的政治变迁。在族群视角下观察和探讨了这一时期的民众活动如何最终推动牙买加走向独立。整个过程充斥了各方面政治势力的较量与博弈,但是除了政治以外的其他因素也起了关键性作用,比如族群认同的迷失。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现代加勒比地区的政治格局有很大启发。奥汀克博士的讲解结束后,由历史学院许海云教授予以评议;之后在场师生围绕“去殖民地化”这一主题提出了若干问题,奥汀克博士分别给予了回应。
下半场讲座由约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龙浩磊博士(Dr. Jonathan Howlett)主讲,题为“从殖民地自治角度探讨新中国建立后外国人撤离上海的影响,1949-1966”,由历史学院孟广林教授主持,马克锋教授任评议人。龙博士关注的同样是“去殖民化”视野下的特殊人群,他们是在近代中国的上海长期生活的外国人。在面临政治大变革时,他们的复杂心态成为时代的缩影。这样的“外国人”由于长期生活在上海,对母国的认同已经弱化,然而又难以在新中国立足,极易成为“无国籍”者,而他们的生活经历又是极为悲惨的。马克锋教授在评议中指出,龙博士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和研究是很有意义,为研究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
活动结束后,奥汀克博士与龙浩磊博士与部分在场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