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history_05 发布时间:2017-08-31 06:40:05 阅读量:
2017年8月8日至9日“第六届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順利召開。本次論壇由出土文獻与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分中心承辦,本次论坛分为新资料介绍、先秦史专论、名物与文书、律令与社会、郡县制源流、职官与吏员六個單元。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臺灣大學、京都大學、海德堡大學、首爾大學以及故宮博物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台湾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等国内外历史文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三十餘位青年學者應邀參會。
論壇由孫家洲教授致開幕詞。
第一組為新資料介紹,由孫聞博先生主持。孫亞冰研究員介紹了山東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所藏甲骨的初步整理情況,對今後甲骨綴合、真偽辨析等方面的學術工作給出了自己的建議。辛怡華研究員介紹了近年來寶雞石鼓山出土的商周青銅器,並將考古工地的圖片一併示出,使與會者對文物、文獻的出土境況有了直觀清晰的認識。嚴志斌研究員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與中原紋飾和漢字迥然不同的巴蜀符號的探源工作開始,輔以詳盡的宗教儀軌、墓葬形制和社會分層資料,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推論。張春龍研究員著重介紹了即將出版的《里耶秦簡(貳)》的部分資料,探讨了秦朝遷陵縣的自然和社會狀況。
第二組先秦史專論由陳侃理先生、劉欣寧女士主持。陳捷先生介紹了日本甲骨研究大家貝塚茂樹的生平和研究志趣,並對其“子族”和甲骨斷代考據的豐碩成果進行了整合。田成方先生以《清華簡》漢淮地區唐國的記載為基礎,詳細勾畫出土青銅器和簡文中有關唐(*)國與唐(*)族的蛛絲馬跡,並對其族源、史實、地望做了詳細考證。鄭威先生根據上博簡《靈王遂申》篇,對比傳世文獻和考古發掘報告,考釋了申縣及其內部氏族集團的存在與流變。郭永秉先生在細緻梳理學術史的基礎上強調要合理使用“默證”方法,並對皇帝傳說、禹形象的神話化及虞夏商周四代傳說與後世附會提出了自己獨道的見解。渡邊英幸先生綜合睡虎地秦簡、張家山漢簡、里耶秦簡和岳麓秦簡中關於內史職責範圍等問題的研究,探討了戰國秦的內史制度及其在秦擴張過程中的種種演變。
第三組名物與文書由遊逸飛先生、郭永秉先生主持。石昇烜博士探究了出入關符從製作、申領、發放、移給、核驗到廢棄的過程以及性質與年代上的差異。呂健先生從考古類型學的角度入手,清晰展示漢代封泥封緘的等级划分及其形态变化。田天女士對比馬王堆、漁陽、羅泊灣等漢墓的“遣冊”資料,認為墓中書寫賻贈目錄的牘是由衣物贈送者書寫,並對“賻贈”和“遣冊”等由來已久的學術命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楊先雲女士以里耶秦簡為基礎,對文書傳遞和追文等問題進行考察。鄧瑋光先生通過對走馬樓吳簡中“餘逋簿”出土層位的分析,對其進行嘗試性復原。凌文超先生厘清并復原吳簡所見鋘賈錢簡簿書,認為鐵官系統與地方行政部門的相互配合,實現了孫吳地區的鐵器官營。
第四組為律令與社會,由凌文超先生、朱騰先生主持。劉欣寧女士報告的題目是《秦漢律令中的婚姻與奸》,探究婚姻的成立、婚姻的解除與奸(罪),法律一方面吸納社會倫常,一方面反映統治需求,具有恆常、普遍性與強制性。唐俊峰博士的發言題目是《秦漢劾文書格式演變初探》,從文書格式入手,論述秦漢訴訟程序問題,並嘗試從劾文書格式的演變來反映從秦到漢“劾”這一程序的變化。石洋先生、李周炫博士從僱傭勞動與市租入手,以小見大地勾稽出秦漢齊民制社會的面貌。熊長云先生的報告圍繞東漢永壽三年殘碑展開,印證了漢代春秋鄉射禮制度,并指出梁太後詔書的實際影響。
第五組為郡縣制源流,由鄭威先生、田天女士主持。劉瑞先生從里耶秦簡8-461更名方的斷句說起,通過辨識句讀透視秦統一之初車同軌書同文的規制化與郡縣制度趨於完善的過程。鄒水杰先生考證了嶽麓秦簡肆中所見“中縣道”含義,指出作為中央直轄的“中縣道”,不存在一個單一的上級管理機構,這也是統一後“內史”不為郡的歷史淵源。遊逸飛先生有感於徐州楚王陵考古發現官印的考察,通過爬梳典籍與簡牘雙重史料而初步總結認為漢初不在諸侯王國置郡。焦天然博士對肩水金關漢簡中有關張掖郡諸都尉內容進行考察,指出在西漢武帝和宣帝時期,張掖郡存在居延、肩水與北部三個部都尉;從簡牘材料可以看出,張掖北部都尉有自己的屯兵、候望系統,也有北部倉。肖從禮先生從肩水金關漢簡三條簡牘佐證新莽西海郡設置的一般境況。
第六組為職官與吏員,由鄒水傑先生主持。土口史記先生指出,秦漢時期國家對地方控制逐步滲透,因此文章指出卒史、廷史等移動吏員設置無疑屬於國家控制領域的行為之一。魯家亮先生以里耶秦簡中“小史”為討論對象,認為他們主要承擔所在官署中的文書遞送之務,有時亦爲其官長遞送私人文書。孫聞博先生以里耶秦簡中的“吏員”及“員”外群體為考察對象,探討里耶秦简《迁陵吏志》以及不見其記錄的吏員名目,如令佐、狱佐、尉史、诸官史、乡史、史、士吏等,他們共同構成了秦漢官吏結構的基本形態。陳侃理先生以郡太守為著眼點,補釋尹灣漢簡殘字,由此討論漢代二千石秩級的分化。
會議最後由張忠煒先生致閉幕詞,并宣佈由中山大學承辦下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