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赶超欧美的思想历程 马克锋 [内容摘要] 赶超欧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在近代中国始终是一个话题,在那个受制于人的苦难时代,从早期思想启蒙家到维新志士及民主革命先驱,均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呐喊,并驾齐驱、迎头赶上进而建立世界第一强
先生、总理与国父孙中山尊称的历史考察 马克锋 [摘要] 孙中山作为世纪伟人,先后被赋予先生、总理乃至国父等尊称。尊称孙中山为先生或中山先生,不仅在国民党内没有产生争议,而且也得到党外各种政治力量的一致认可;尊称孙中山为总理,并且赋予总理至高无上
近代中国世界主义的思想历程 马克锋 [内容提要] 戊戌时期世界主义主要是消除与化解中西、新旧界限,打破保守、封闭的思想藩篱;五四时期世界主义主要是削弱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反对战争,用和平手段解决现实问题;二战以后中国兴起的世界主义思潮,希望将中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知识界对民族文化的自我反省 马克锋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100872) [摘要]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知识界对中国的现实政治与历史文化做了不同程度的剖析与反省,认为中国无论在现实与历史层面存在不少弊端,从另一个维度探讨此次事变发生的
抗战时期中国的四强地位及其影响 马克锋 [论文摘要]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国际地位突然提升,一举进入世界四强之列;中国成为世界四强,给中国社会和广大民众以极大振奋,提升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力;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仅仅具有象征意义与战时战略,中国当时并不具
《新青年》批评与反思儒学的几个维度 马克锋 [摘要] 《新青年》对中国传统儒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批评与反思,成为其办刊特色。这种批评与反思是基于一种中国大文化的视角,反对儒学独尊;基于一种世界主义的立场,将儒学放到世界文明中加以审视;基于一种现实需
也论胡适战犯头衔的由来 马克锋 [内容摘要]关于胡适战犯头衔的由来,学界存在争议。本文在查阅大量报刊资料与时人日记的基础上,对胡适战犯头衔的由来做了比较系统的考察,指出胡适的战犯头衔并不是民间小报授予,随后为中共高层默认,正好相反,而是中共高
希腊人和蛮族人:一对不断被修改的画像 徐晓旭 [ 作者介绍] 徐晓旭,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发表信息] 发表于《历史研究》2014年第6期 狄奥根尼斯拉尔修曾引证过这样一段话:我为三件事感谢命运:第一,我是一个人而不是动物;第二,我是一
夏后氏之苗裔:匈奴祖源神话及其创造的历史情境 徐晓旭 [内容提要] 司马迁关于匈奴祖先是夏后氏苗裔的说法,很难被证实属信史,它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祖源神话。作为对汉帝国大一统的政治文化环境的回应,司马迁发展了先秦以来的谱系神话系统化的书写传统,
文化选择与希腊化时代的族群认同 徐晓旭 [ 摘要] 学者们曾采用文化融合、隔离、涵化、悖论、迁移等多种模式和理论来解释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与非希腊文化的关系。本文则尝试提出一种新的文化选择模式,以观察希腊化世界中认同尤其是族群认同与文化之间的相互
古希腊语的史前史 徐晓旭 [ 摘要] 本文是既是一份关于希腊语史前史知识的介绍,又是对于其研究的一项回顾性评论。内容包括希腊语与原始印欧语的关系、希腊语中的前希腊底层语言、线形文字B和迈锡尼希腊语、古希腊语各方言的形成、发展和相互关系。 [ 关键词]
古代中国和希腊族群祖先谱系研究方法述评 徐晓旭 [ 摘要 ] 古代中国和希腊的传统文献中都保存了不少族群祖先谱系。在对这种谱系的研究中,学者们曾使用了非常不同的方法。这里选择六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对其方法进行比较性的回顾和评估,以期能为该项研究的
林则徐总办江浙水利考述 [1] 刘文远 [ 摘要] 道光癸未大水之后,林则徐受命总办江浙两省水利,得到江浙督抚和皇帝的一致认可,除了操守和能力出众之外,谙熟两省水道是最重要的因素。这说明在此之前,林则徐就已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文中通过追溯道光四年江
乡土意识与国家情怀:清末乡土史志书写的特点及其问题 姜 萌 [ 关键词] 乡土史志;乡土意识;国家认同;乡土教育;历史书写模式 [ 摘 要] 甲午惨败后,世界国家乡土的现代空间观念取代家国天下的传统空间观念,成为中国新兴知识阶层重构认知世界的基
王国维清学三阶段论溯源 姜 萌 摘 要] 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中提出了对清代学术史研究影响颇大的清学三阶段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王国维之所以能够提出这样精炼的论断,除其自身的学术素养及罗振玉、沈曾植等人的影响外,极
现代史学视野下的胡适 从唐德刚相关言论出发的讨论 姜 萌 [ 摘 要] 中国传统史学、新汉学与新史学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三大史学形态,三者的优劣比较也构建了评判20世纪中国史学的多视角坐标。通过此坐标可发现,胡适尽管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史学现代化进程中最
评判民国学术的维度与态度 姜萌 [ 发表信息]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史学》,2016年3月19日。 如何评判民国学术,已成为近期思想文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熟悉现当代中国学术史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老话题。六十余年来,中国每一次步入新阶段,如何评判民国、民
由旧入新与无中生有:民国初年的文史之学 姜萌 [ 摘要] 处于激烈反帝制革命之后和艰苦反复辟斗争之中的民国初年,是被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研究忽视的时期。作为中国文史之学从传统向现代嬗变的时期,民国初年并非仅仅是无意义的萧条和颓废,实际上也孕育着现代
国族、种族意识纠结下的《新史学》 兼谈历史书写主体问题对清末新史学的影响 姜 萌 [ 摘 要] 1899-1902年间是梁启超政治思想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亦是酝酿并提出新史学的时期。在反满与保皇之间的徘徊,使其在史学表述上尽管常常坚持国族立场,但有时亦冲破理
陈垣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考 姜 萌 [ 摘要]: 虽然陈垣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一语为中国文史学界熟知,但却是耳熟而不能详,甚至出现一些不正确说法。在陈垣自己并未留下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借助北大国学门的相关记载,可推断出陈垣此一言论,当出自1923年9月30日